校(院)举办“红心引擎 赋能发展”教师节活动周暨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培训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校之基。党校教师,更是肩负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特殊职责。党校教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南京干部队伍建设事业的成效。这份职业,光荣而神圣;这份责任,重大而艰巨。
近日,南京市委党校举办了以“红心引擎 赋能发展”为主题的教师节活动周暨全市党校系统师资培训,将教师节庆祝与师资培训有机融合,既有“请进来”的师德教育、好课分享、科研辅导,也有“走出去”的企业调研、人才交流、学员互动,对增强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性和协同性进行了探索,着力打造“红心引擎”人才队伍建设党建品牌。
9月8日,市委党校教务处举办第13期全市党校系统好课分享暨第4期共享课堂活动,邀请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获得者,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永刚教授授课,并交流了备课心得体会。李永刚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百年变局与复兴征程”的专题辅导,同时,结合长期从事干部教育培训的经历和老师们课前提出的问题,从课程选题来源、课程框架搭建、教学方式表达等方面分享了授课备课的心得体会,启发了大家的思考。
家风清正,幸福满盈;人生廉洁,行稳致远。9月9日,市委党校举办“好家风 好人生”廉洁课堂暨师德师风教育大会,全体教职工及家属代表共同观看了家风故事教育片《周恩来的家风故事》和家风警示教育片《家风不正遗祸患》,增强了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优良作风,树立良好家教、传承清廉家风的政治自觉;强化了筑牢思想防线,常绷纪律之弦,不断涵养纯正家风的思想认识。
大家一致认为,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家风是干事创业的坚强保障。作为党校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要将廉洁自律的意识融入到家庭生活方方面面,以良好家风涵养清风正气,大力弘扬党校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共同建设好、共同维护好党校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更好践行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
9月10日,以“师道匠心,文化润心:共探人才成长新路径”为主题的2025年第二期南京文化人才沙龙在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凤凰·求是书苑举行。南京市青年文化人才、市委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向青山,在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主题教室为文化人才带来一堂现场教学课。
随后9名来自社科理论界、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文化产业界的代表进行了跨界交流。南京市百名优秀文化人才、南京翟家大院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天麟,带领文化人才体验“互动撕纸艺术:守望绽放”。
9月11日,市委党校组织开展“为党献策 智创未来”党校教师调研行活动,来自全市党校系统教研管理骨干近60人赴南京现代综合交通实验室、东南国资集团青年汇项目参观调研。教师参观了现代桥隧科技馆等,了解了综合交通领域的创新成果以及人才安居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要求,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规范建设,严明学术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9月12日,“科研诚信与政策制度解读”专题培训举办。省委党校教授讲授“职称评审相关科研政策的三重导向”。市委党校科研处、财务处解读校(院)《科研经费报销指南》,讲解科研经费报销的制度依据以及注意事项,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使用。知网数据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围绕“大数据辅助科研效率提升”介绍数据库高效使用技巧。
9月12日,市委党校举办“红心引擎 赋能发展”科研专题辅导活动,邀请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陈云松教授讲授“以数智方法赋能中华文明研究”。陈云松系统阐释了如何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前沿研究方法,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生动剖析,展示了数智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更全面、更精确、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深层结构与传播轨迹。
市委党校还组织开展了“尊师重教 同学同乐”教师学员非遗文化研学活动和“宁姐丰收市集”党校专场。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