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黄向梅
日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2015年以来又一次关乎城市发展的最高规格会议,为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指明了方向。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随人口变化而发展。人口发展规律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式与路径。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三大显著特征。
其一,我国是人口大国,城镇人口规模庞大。2024年,我国总人口达14.1亿,其中城镇人口为9.4亿。我国城镇人口规模高于人口总量排名第一的印度(城镇人口5.3亿)、第三的美国(城镇人口2.8亿),以及城镇化率高达93%的日本(城镇人口1.1亿),是这三个国家的城镇人口总和(约9.2亿)。如此巨量的城镇人口,决定了我国难以简单套用其他国家的城市发展模式,必须立足自身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道路。
其二,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增速放缓,适龄劳动人口有所减少。目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增长态势已经结束。2012—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超3%;2021—2024年,我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1%。2015—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增幅为1.4个百分点,2021—2024年为0.8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数量达10.1亿,2023年为9.6亿;其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从2010年的74.5%降至2023年的68.3%。城镇人口增长放缓与适龄劳动人口减少,对城市发展动力转换提出了新要求。
其三,城镇居民收入大幅提升,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2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万元,是2012年的2.1倍。扣除价格因素,2012—202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城市生活品质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首次突破14%,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据国家卫健委预测,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比重超30%,届时我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以人口数量居全国前三的重庆、上海、北京为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达18.9%、19.6%和15.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作为人口集中地,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龄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对城市功能提出了新挑战。
基于上述三大人口特征,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三大重要课题:如何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如何持续创造社会财富?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关键在于平衡城市集聚效应与拥挤成本,避免城市化不足或过度城市化。鉴于我国城镇人口规模巨大,日韩“单极集聚”或德国的中小城镇化均难以契合我国国情。构建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城市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或都市圈多具有“1+X+N”的层级结构,其中,“1”代表1个核心城市;“X”指多个区域中心城市;“N”表示众多中小城市。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均呈现出这一结构特征。为规避核心城市过度拥挤,同时保持城市群强劲增长动能,我国城市群发展需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支点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持续发挥上海龙头引领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南京、杭州、合肥、苏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竞合发展。通过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实现对核心城市的支撑以及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带动,从而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发展能级。
当前,我国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动力需来自创新,来自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市人口及建成区面积的快速扩张阶段,城市创造了巨量社会财富,显著提升了居民收入与生活水平。随着城市发展动能的转换,基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城市持续创造财富的必由之路。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需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法治完善、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更多创新人才;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发挥企业在技术和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效能提升。
人口结构、收入水平及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城市功能品质提出了新要求。城市创新群体、老龄群体比重增加,居民收入普遍上升,要求城市更加舒适宜居、绿色美丽、韧性安全、智慧高效且文明向善。为此,需进一步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产城人融合。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加快城镇建筑、基础设施存量改造与质量提升。补齐适老设施和养老服务短板,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便利性与服务可及性。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与社会治安防控,筑牢城市气候韧性防线与公共安全屏障。推进智慧城市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赓续城市文脉,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彰显城市独特精神品格。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代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统筹规划、建设与治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原载于《南京日报》2025年8月20日A9版)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