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党校

首页 > 科研咨询 > 党校声音

来源:

2020.11.27

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文化自信

张杏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有其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弘扬传统节日中的优秀文化内涵可以有效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创意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节日文化,重塑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于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我国传统节日大多起源于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农时或岁时的需要,表达对天地的感恩敬仰,对神灵的敬畏膜拜。在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传统节日不断吸纳儒、释、道等文化元素,具有十分强烈的仪式性,象征意义明显,可以使在场人员共享情感状态,增强情感联系,形成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符号和仪式传统,唤醒民众的集体记忆。其次,得益于浓厚的家庭观念,我国传统节日庆祝形式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参与,无论是春节拜年、清明节祭祖,还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都具备集体的在场和体验,能够有效增强参与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此外,重复是保持与过去连续性的通道。我国传统节日有其约定俗成的形式,数千年来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过“节”,会加深民众已有的集体记忆,推动集体内部实现更高层次的文化认同。

2.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弘扬传统节日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思想观念的传承。传统节日在其悠久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化的形式,这些节日活动通过对天人合一、敬仰祖先、孝道至上、团圆欢聚、以和为贵等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进行周期性的反复强调,推动了优秀传统思想观念的代际传承。弘扬传统节日可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节日自身传承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与文化逻辑要求其必须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自身文化内涵以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如现在不少地方,在保留传统节日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将缅怀先烈、铭记英雄的时代精神融入清明节慎终追远、纪念祖先的传统价值观念,将重阳节的祈盼长寿的愿望延伸为敬重老人的道德观念,极大地推动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价值体系,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民众认知习惯的转变,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也不断创新,如南京积极打造春节城墙挂春联、元宵秦淮灯会、中秋森林音乐会等新兴节日文化活动,通过更加现代的活动形式吸引民众参与到节日活动之中,为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3.有利于形成创意创新的文化氛围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改善社会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弘扬传统节日,有利于营造创意、创新的社会氛围。传统节日能唤起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推动人民群众了解传统文化、支持文化传承,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创新,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由原来的观摩者、响应者转变为倡导者、推动者乃至主导者,成为传统节日创新的主体,激发人民群众热爱传承文化、乐于创新文化的热情。南京创造性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倡导形成新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七夕爱情地铁线、中秋南京南站送家书等新兴节日主题活动,引发了南京市民强烈的情感共鸣。此次新冠状病毒疫情,恰巧发生在春节期间,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弘扬家国情怀,舍小家团圆为大家团圆,令人感动敬佩!其次,弘扬传统节日,有利于营造创新、创意的企业文化氛围。传统节日具有其独特的文化标签与文化辨识度,包含了丰富的节日文化IP资源,能吸引相关文化企业参与。企业可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实现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对接,设计开发出一系列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主题文化创意产品。第三,弘扬传统节日,有利于营造创新、创意的校园文化氛围。传统节日往往拥有神秘的历史起源、多彩的传说故事、丰富的民俗活动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借助重要传统节日,向学生展示传统节日的价值观念、文化内涵与礼仪习俗,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如南京在80余万中小学生群体中推广普及“薪火相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推出传统节日新习俗“南京青年计划”,通过组建高校节日联盟等,吸引大学生群体参与。

4.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所对世界各地的文化爱好者都有着无穷的吸引力,节日文化不仅仅延续了中华文化的精神脉络,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南京等地区围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青奥艺术灯会、国际龙舟赛等节庆活动,在保持节日本真性的同时,将传统节日进行现代化创新,面向国际,吸引世界各地更多群体参与。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中国情、过上中国节,也让世界各地的人民感受到来自古老中国的文化魅力。

二、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对策建议

传统节日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仅要认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意义,更要做传统节日文化的发展和创新的实践者,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美好向往。

1.实现传统节日的有效传承

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研究。以高校和文化系统为依托,组织传统节日文化研究队伍,梳理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历史演变,解读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节日主题、文化意蕴和节日习俗。可以组织开展国内外传统节日研究学术研讨会,汇集国内外传统节日研究的学术力量,推动传统节日前沿理论成果的交流与互鉴,形成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前沿理论成果。目前,南京在高淳东坝、溧水骆山等地设立了5处“我们的节日”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开启“民俗影像志”“民间传统文化田野调查”活动等,努力打造传统节日基地南京研究样板。

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普及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校园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力度。广泛开展如传统节日文化讲堂、传统节日专题展览等活动,通俗化改编传统节日相关典籍,使之更适合大众阅读,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人民群众生活的有效对接。

完善传统节日文化设施建设遥。建设与完善传统节日主题展览馆、传统节日风俗体验馆等文化场所,提高传统节日文化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使社会大众更好地学习、体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2.推动传统节日的多元化创新

推动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的融合。注重从传统节日文化中挖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内核相一致的内容,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推动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生活、文化语境相融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推动节日活动形式的创新。在保留具有传承价值的节日仪式基础上,利用电影院、博物馆、体育场馆、火车站、公园等空间场所,组织集创新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主题音乐会、运动会、展览、灯会、文艺汇演等节庆活动,推动节日活动形式的创新。

激发传统文化的时尚价值。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传播手段,寻找传统节日文化与年轻一代价值理念的契合点,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增加其实用性、互动性、社交性。同时,推动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的融合,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3.加强传统节日的国际传播

坚持传统节日“走出去”的活动精品化。举办传统节日主题博览会、传统节日旅游精品路线、传统节日国际访演活动,并打造成品牌,使其成为中国传统节日“走出去”的文化名片。把握不同国家民众的文化心理和文化需求,采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深耕传统节日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传统节日特色元素融入音乐、舞蹈、戏剧、小说、影视剧等产品形态中,力推海外受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精品。

推动传统节日“走出去”的主体多元化。发挥政府在制定传播目标、协调各方关系等方面的主导性作用,支持各类演艺团体、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等组织和机构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契机,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推动传统节庆在海外的广泛传播和长久传承。对来华留学生可以通过开展传统节日体验课程、节日文化游学活动等形式,使其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自发成为推广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使者。

实现传统节日“走出去”的平台多样化。依托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知名海外社交平台,通过国际传统节日主题交流、国内外节日主题节目交换等方式,提高中国传统节日在海外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国际“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中国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国际传统节日主题论坛、国际节日主题峰会等活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研究成果。

4.健全传统节日筹办的保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主要传统节日活动的举办。打造与传统节日定位相符合的特色文化街区,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多方建立合作机制,联合制定弘扬传统节日专项规划。同时,加快传承弘扬传统节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比如可以通过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艺术节章程等相关法律规章对弘扬传统节日做出制度性安排。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完善人才机制。加强对理解节日文化内涵、掌握新兴传媒技术和擅长文化艺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目前,南京以驻宁高校和南京文化系统为依托,成立“我们的节日”人才工作室,在聚焦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挖掘、培养节日文化研究青年力量等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性工作。

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可以建立民间节日文化协会,完善民间节日文化组织体系建设。同时,要积极推动传统节日运作模式的革新,鼓励企业对传统节日进行市场化运作,推动节日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开发,实现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多样化表达,增强传统节日的群众参与性,让民众在传统节日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南京每年春节至元宵节举行的秦淮灯会,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共同参与,实现了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延续与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着力弘扬中华传统节日,可以守住民族的根与魂,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中赓续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并不断发扬光大。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文化自信,以务实、创新、奋发有为的态度,发掘好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传承和发展。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图书馆副教授)

原载于《金陵瞭望》2020年第6期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网欢迎您!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位客人

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北路190号     邮编:210046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159号

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

党校移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