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层治理体系 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
陈华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承载民生期盼、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纽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专题,对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筑牢社会和谐稳定基础提出了前瞻性和战略性的论断,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性指引。
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基层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强调“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党组织不断向最基层延伸,实现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到功能全覆盖转变。加强基层党组织功能建设,发挥党组织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的政治优势,凸显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优化基层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基层问题千头万绪,牵涉广泛,需要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依靠多元主体协同互动形成共治局面。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在基层治理中,要大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有力联结各方力量的作用;政府要提供制度设计、资源协调和政策支持;挖掘服务资源,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以激活内生动力为导向,强化基层自治。组建议事队伍、形成议事规则、开展议事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商讨制定村规民约,探索“社区议事会”“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工作机制”等灵活多样的自治形式。通过项目、活动等方式增进居民之间的互信互助,在发展“熟人社区”中不断推进基层自治。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基层治理精细化发展则是这一理念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落实。基层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建立常态化需求调研机制,精准识别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差异化诉求;差异化聚焦,确保资源投入精准匹配社区的迫切需求,依据社区人群特点明确发力方向;全过程动态调适优化,更精准满足群众需求,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推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和“数据烟囱”,整合养老、医疗、社保等民生数据,构建一站式智慧治理平台,实现服务事项线上便捷办理;利用技术推进对话协商在基层落地生根,打造社区生活共同体,引导居民开展对话,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协商解决治理难题。为使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持续性和坚实支撑,需要通过开展操作培训、建立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机制等方式,提升基层工作者数字治理能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既能使群众“足不出户”方便快捷地办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也能切实为基层工作人员减负,实现一次采集、多场合应用,使技术真正服务于治理效能的提升。
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便利性、高品质和可及性需求日益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办好‘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和公共事务”。基层治理必须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民生为本贯穿治理全过程,把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当作治理的首要任务;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反复出现的问题,把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等问题切实解决好;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发挥好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作用;探索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医保服务圈”“15分钟养老服务圈”“完整社区”等“家门口”的优质服务,不断增强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党领导人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实践中,要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南京等一些地方在持续探索构建矛盾纠纷全周期管理模式,即全方位事前防范、全流程事中化解以及全要素事后治理。事前突出“源头预防”,多渠道发现苗头隐患,准确研判矛盾风险走势。通过网格化信息收集机制,细致入微排查矛盾;畅通利益诉求表达通道,及时开启社会“安全阀”;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行前置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稳评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及时识别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事中强调“综合化解”,灵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疏导调解等多种方式,构建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专业调解于一体的综合性调解网络。事后则注重纠纷化解事后修复和反馈机制,重点关注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加强基层公共安全治理。基层处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最前沿、第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在基层治理中,需要将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有机衔接、顺畅转换;重视安全隐患的苗头性、规律性问题,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构建“第一响应人”制度,做到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响应;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
(作者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原载于《南京日报》2025年10月22日A9版)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