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人践“初心”——为党育才篇
坚守党校初心为党育才献策(教学工作篇)
编者按: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南京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引发了高度关注、强烈反响、热烈讨论,持续掀起学习热潮。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起来,与学习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学深悟透上持续发力、在融会贯通中加深理解、在以知促行上求得实效,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副校(院)长 张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党校要坚持以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课,以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加强专业化能力培训,努力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突出主业主课,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布局。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开发开设“经典著作导读”系列课程,从源头上增强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着力在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上下功夫,将理论学习与南京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员系统学习、全面领会新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
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党之所需,就是党校责之所在。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是党校教学的应有之义。要紧扣党的需求,围绕中心大局,联合职能部门,认真谋划专题研讨班,做到按需施教、一班一策。加大案例教学力度,不断提高学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期邀请党政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报告和与学员座谈,精准阐释好南京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亲身传授好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推动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质增效。
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核心是把好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关键在于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强化党性教育,以学理解惑,以信仰解惑。要发挥党校作为党性锻炼“大熔炉”的作用,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党章党规党纪等教育,构建党性教育从入学到结业的全过程、全空间、全方位教育机制。同时要整合雨花台干部学院等校内外力量,围绕南京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南京红色文化系列课程,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
教务处(团校工作处)处长 胡宝平
坚守好为党育才的党校初心,就要强化阵地意识,树立“课比天大”的理念,深化教学供给侧改革,为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高有力支撑。
一、坚持为党育才,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一是要突出关键少数,强化政治能力建设,持续举办市管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讨班。二是要围绕中心大局,结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举办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战略支撑”等不同主题的市管干部专题研讨班。三是要重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接班人,持续举办好正处、副处、正科等三个层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及年轻公务员综合能力提升进修班,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
二、坚持为党育才,优化完善党校教学布局
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注重教学研究与教学设计,不断优化“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突出主业主课,认真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持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积极运用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情景模拟式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用好马克思主义主题教室,有效提升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强化专业化能力教育,开发开设“提高攻坚克难本领”“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等课程,不断提高学员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能力。
三、坚持为党育才,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持续推进用学术讲政治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升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持续组织开展教师学员、教师专家“面对面”活动,发挥专家和学员在提升课程质量中的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课分享”“教师专题学习会”“党校大讲堂”等教学活动,形成优质课打造梯队和长效机制,发挥好教学的示范引导作用。用好用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核心课程+骨干课程”的现场教学体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组织编写南京高质量发展系列读本教材,打造具有党校特点、南京特色的教材体系。
政治与法学教研部主任 向青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与高校的显著区别,是学员群体的不同,从而导致功能与目标的不同。依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党校要“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
政法教研部包括政治学和法学两个学科,政治学还包括了“科社”学科。从学科属性来说,政法教研部是聚焦党校主业主课的重要部门,因为政治学(科社)与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密切相关,法学则与“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密切相关。因此,政法教研部要主动担当责任,更好聚焦主业主课,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中发挥更大力量。
下一步,政法教研部将继续坚持聚焦主业主课的定位,进一步强化精品意识,在教研咨协同发展中更好提升教学质量。政法教研部将更加用好小组备课和教研部集体备课两个平台,更好发挥教研部集体智慧的优势,提高教学课程开发和打磨的效果;更加聚焦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开发打磨课程,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课题的教学和研究;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坚持传统教学与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共同发展,持续推动现场教学工作。
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 刘玉东
党史党建教研部始终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全面推进业务工作,为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一、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科研是党校工作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全体教师要系统学习党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典型事例等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关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需求,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提高实证研究质量,努力为党培养更多优秀的干部。
二、加强党建实践,增强党的凝聚力
党建实践是检验党史党建教育成果的重要途径。党史党建教研部要积极推动党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党组织的基层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我们要关注支部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建工作方法和途径,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教研部内部建设,优化工作环境
内部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的基础保障。党史党建教研部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运行机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关注教职工的成长和发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部门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拓宽发展视野
交流与合作是党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党史党建教研部要积极与其他党校、智库、高校等相关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共同发展。通过交流与合作,我们努力不断汲取新的理念、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党的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干部人才。
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 陈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为党育才3方面的着力点,即“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强调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
我们要聚焦新时代领导干部亟需重点增强的能力本领,切实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着力增强领导干部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提高专业化水平。我们要潜心研究党校教学规律,不断提高用学术讲政治的能力,成为本专业本方向的行家里手;紧紧围绕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地方实际,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发教学新专题,不断增强领导干部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力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综合运用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培训方法,坚持教学相长,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贯通,强化教师点评、学员互动,在碰撞交流中提升学习效果;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扎实调研、持续研究、深入思考,积极回应学员关心的问题,为学员解疑释惑。
社会学教研部主任 李菁怡
“用学术讲政治”是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和角度破题,但最根本的是筑牢四个功底。
筑牢理论功底。夯实理论功底最根本的方法是加强理论学习。既要围绕本身专业领域进行深耕,解决深度问题;还要在坚守专业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广泛涉猎,解决广度问题。力求博采众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兼而有之。
筑牢政策功底。夯实政策功底是“用学术讲政治”的本质要求。既要高度关注并及时跟进学习党和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对政策变化的原因目的,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问题指向和对策措施了然于胸;还要准确理解把握政策内容的基本精神、核心要义,精准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筑牢实践功底。夯实实践功底是“用学术讲政治”的现实需要。既要立足实践大量调研,了解相关领域工作的难点、痛点、堵点及先进经验;还要保持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的敏感度,保持与学员的同频共振,更好的发挥党校作用,传达党校声音。
筑牢艺术功底。夯实艺术功底是“用学术讲政治”的方法要求。既要注重构建学术框架,以此作为导引和切换,还要注重锤炼语言艺术,形成独特语言风格,与培训对象、教学内容、教学场景相匹配,努力增强“用学术讲政治”的穿透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