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党校

首页 > 科研工作 > 党校声音

来源:《南京日报》

2023.09.04

做好基层理论宣讲筑牢党的群众基础

马运军


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也要实现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的紧密结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群众的思想武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党的理论每一步创新,都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社会实践,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丰富智慧。我们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因而,也必须回到人民,成为人民的思想武器。让理论成为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首先必须实现理论与群众的结合。而实现理论与群众结合,必须做好基层理论宣讲。

做好基层理论宣讲,要强化做好理论宣讲的意识。当前,有些同志对基层理论宣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只关注形式上完成任务,不重视宣讲质量。也有的同志面对基层理论宣讲产生畏难情绪、本领恐慌,缺乏做好基层理论宣讲的动力和能力。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出现的“严肃有余、亲和不足”“讲得多、听得少”“讲解抽象、不接地气”等问题,实际上就是认识偏差、畏难情绪、本领恐慌的反映。理论宣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理论宣讲蕴含巨大力量。我们党早期宣传家恽代英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一件事比这种宣传组织工作更有破坏的功用,因为他使民众知道而且有能力打倒一切恶势力的统治。亦没有一件事比这种宣传组织工作更有建设的功用,因为他使民众知道而且有能力建设于他们有利益的新政府新国家。我们所做的是破坏事业,亦便是建设事业,没有一件事比我们现在所做的更能建筑起新政府新国家的基础。”只有做好基层理论宣讲,才能筑牢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够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深化对基层理论宣讲意义的认识,强化做好理论宣讲的意识,才能克服畏难情绪和本领恐慌,在理论宣讲工作中更有担当更有作为。

提升基层理论宣讲效果,必须发扬创新精神。新内容、新形式、新手段才能取得新效果。要培养理论宣讲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理论宣讲骨干在“接地气”“接天线”相结合方面的能力,调动激发理论宣讲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在理论宣讲中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发挥创新创造精神。要坚持内容为王,策划更多更好的理论宣讲产品。抓好供给侧,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融媒体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宣讲产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的文艺作品打造好主旋律艺术课堂。鼓励基层人员开发、编创适合本地群众的理论宣讲课程或文艺作品。要努力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造各种喜闻乐见的理论宣讲形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录播上网等方式提升开放性,打破时空的局限,让理论宣讲能够随时随地走进基层群众。积极探索沉浸式、互动式、嵌入式宣讲方式方法,变被动听讲为主动研究、主动宣讲,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

原载于《南京日报》202375日第A09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网欢迎您!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位客人

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北路190号     邮编:210046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159号

值班电话:17761721831   办学合作电话:86752076 86752072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

党校移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