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党校

首页 > 科研工作 > 党校声音

来源:科研处

2024.03.05

聚焦学以致用,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

王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的重要要求,对加强和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扎实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目前,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传上,我们仍需要突出分层分众、立足科学理论体系、聚焦学以致用,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力。

增强理论武装的针对性有效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掌握好运用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当前,虽然我们在推进理论大众化、通俗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但对青年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等不同受众的特点缺乏系统深入研究,导致理论产品精准供给不够。大部分基层理论学习邀请的专家学者,授课时往往更侧重于理论,对于案例阐述较少,导致受众学习的质效不高。

新征程上,我们既要注重全面覆盖,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又要注重面向青年党员、“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各类学习活动,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做到覆盖人群到边到底。要紧密联系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注意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差异性、特殊性,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分众化推出适合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基层群众等分层的、优质的理论产品。同时,要着力增强理论宣传普及的说服力感染力,统筹网上网下资源,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把理论观点蕴含在生动事例中,把政治话语转化成鲜活的群众语言,真正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

增强研究阐释的体系化学理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要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新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重点围绕“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科学方法,“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主要内容,“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命题,从学术基础、实践导向、国际视野、历史维度等方面着力,梳理和阐发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并将其转化为知识话语、研究范式、学术理论,更好地为理论武装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现在理论研究的力量不少,关键在于怎么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新征程上,要统筹各方资源,加强对研究方向、布局、重点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和社科基金、各类智库等平台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胸怀,构建种类齐全、梯队衔接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体系,汇集一流的学术资源,汲取源源不断的研究力量。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转化运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充分体现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需要我们掌握精髓、学以致用。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了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掌握,也形成了做好具体工作的思路、举措、办法。

然而,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还存在学用结合不够紧密的现实情况。因此,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改造主客观世界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重大思想理论问题认识模糊,甚至对错误观点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有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形式、重数量,缺质量、缺运用,学而不用、学用脱节,学归学做归做,没有有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本领。有的地方和部门单位推动思想理论工作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工作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谋划工作的具体思路、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

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学习与调研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开展各类主题调研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调研过程成为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的过程,切实以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成效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比如,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用结合上,一方面要深刻理解其蕴含的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通过调查研究,把老百姓对文化建设的所需所求、所急所盼摸清楚、研究透、解决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要深刻把握其蕴含的守正创新的显著标识,遵循“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守牢旗帜、把牢方向中推动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教授)

原载于《新华日报》20231227日第20版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网欢迎您!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位客人

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北路190号     邮编:210046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159号

值班电话:17761721831   办学合作电话:86752076 86752072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

党校移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