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委党校

首页 > 教学培训 > 学员培训

来源:学员工作处

2025.06.21

学思践悟 赋能发展——第11期市管干部进修班赴武汉市委党校异地教学

61820日,第11期市管干部进修班全体学员在市委党校张华民副校长带领下赴武汉市委党校开展异地教学,深入学习了解武汉在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一、追寻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范式突破

武汉都市圈点线网面发展模式突破了传统区域协同的路径依赖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轴线,通过(核心功能区)、线(产业链条)、(要素流动网络)、(制度创新体系)的立体化构建,形成了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乘数效应。618日下午,报到当天就邀请了第七届全国党校精品课获得者杨艳军教授围绕“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塑造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这一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现代化都市圈培育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以武汉都市圈为例,从点、线、网、面四个维度,详细阐释了都市圈发展的核心问题与路径举措。这种发展范式对南京都市圈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借鉴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制度机制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武汉力量这是武汉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和要求。武汉市委党校老师给大家阐述了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布局,介绍了武汉建设科技创新的战略、目标及任务,并重点讲解了武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具体举措。结合武汉实践,列举了一系列案例,从光谷的蓬勃发展到各类科创企业的茁壮成长,展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生动图景。

大家沿着总书记考察的足迹,考察了中国信科、华工科技等单位,探寻人才引领创新、科技自立自强的密码。在中国信科,学员们了解到其以光通信、无线通信、海洋通信为代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系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成果研发问世,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加速升级。每一项成果背后,都是人才团队的智慧结晶。企业打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与创新生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逐步落地。

走进华工科技,先进的激光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让人目不暇接。企业负责人介绍,华工科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产品迭代升级,人才是最核心的支撑。公司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吸引了一批行业顶尖人才,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等多个行业,不断打破多个领域国外垄断。

三、推进产业创新生态的协同演进

在武钢集团,学员们参加了“争新型工业先锋,铸钢铁强国脊梁”现场教学。这里历史最厚重的是武钢一号高炉,新中国第一炉铁水从这里喷涌而出2019年,这座跨越62年、见证新中国建设发展的高炉停产退役,改造为工业遗址公园,现已成为武汉工业地标和科普教育基地,更成为年轻人的争相打卡地。

在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学员们深入了解了研究院的建设历程、组织架构、创新生态及创新体系等。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搭建“科技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与生产性服务、吸引与聚焦人才、技术孵化与成果转化、创业投资等五大平台,汇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力量,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支持探索市场化的项目投资和收益激励机制、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等举措,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武汉之行不仅是经验的学习,更是发展思维的革新。从专题教学的理论滋养,到现场教学的实践感悟,学员们在学思践悟中收获满满。大家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转化为工作动力与实践举措,为南京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智慧与力量,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发展的征程中,书写属于南京的精彩篇章。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网欢迎您!第  显示网站总访问量  位客人

南京市栖霞区灵山北路190号     邮编:210046    

苏ICP备05004952号-7 苏公网安备32011302320159号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南京新时代发展研究院

党校移动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