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风韵 实干之城
--第10期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赴南通学习纪实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与上海隔江相望,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素有“江海门户”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根据教学安排,11月11日至13日,第10期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来到南通市开展异地教学。
一、张謇精神凝聚干事力量
11日下午,南通市委党校杨伟教授给进修班全体学员讲授了题为“张謇企业家精神及时代传承”的专题课,众所周知,张謇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百年之前,张謇怀着“强国拯民”的远大抱负,凭着“舍身喂虎”的极大勇气,在家乡南通进行了长达30年、全方位、系统性的早期现代化探索实践,南通由此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一跃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模范县”,创造了“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历史辉煌。

在南通博物苑,学员们参观了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实业救国”、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四个自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毫无疑问,新时代将是创业创新创造的好时代,企业家群体当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推动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唯有担当,方成其业。这也给予了学员们很大启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建立起与企业家畅通、务实、高效、阳光的沟通平台,制定政策时多聆听企业家声音,落实好各项惠企举措,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为企业家干事创业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二、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动力
12日下午,学员们来到南通创新区和规划馆,参观了两家高科技企业。创新区位于南通滨江城市“一主三副”格局的核心区位,自2016年底起步规划建设,南通创新区坚持规划优先、生态优先、配套优先,“三年建设见雏形”的初期目标已达成,教育、医疗、文化、会展、商业等功能配套逐步建成。当前,南通创新区围绕“城市新中心、科创引领区、人才向往地”目标定位,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中心、金融商务中心、企业总部中心建设,紧扣打造“全市沿江科创带核心区”的重大契机,努力建设长江以北创新发展的标杆、城市建设的典范。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石和重点。在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员们参观了企业最新的研发成果,听取企业发展情况介绍,深切体会到企业的发展壮大靠的就是科技创新。中天科技起步于光纤通信,2002年迈入智能电网,2011年布局新能源,2020年产品出口160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实现“一带一路”全覆盖。中天科技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增强自主创新实力从而占领行业制高点,是公司实现新突破最根本的途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两家企业成功的创新实践展示了南通科技型企业依靠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壮大的辉煌历程,代表了新时代部分典型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些规律和模式。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发挥先进科技的力量。未来,更要在独创独有上下苦功夫、真功夫,始终发扬敢为人先、不畏挫折的精神,坚持推动科技创新,瞄准世界一流,引领科技发展潮流。

三、科学规划绘就美好蓝图
本次南通学习之行,最让学员们印象深刻的,就是南通的城市规划,围绕“一主三副多组团”的市域空间结构,推动市区集聚融合发展,促进新城老城交相辉映,壮大全域发展整体实力。学员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考察之路,详细了解了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禁捕退捕等工作情况,实地感受滨江环境的沧桑巨变,对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在通州湾规划展示馆,大家观看了通州湾城市宣传片,听取讲解员介绍通州湾的发展历程、建设江苏新出海口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情况。晚上,站在濠河岸边,景区生态环境水绿交融,两岸绿化景观通透彩化、疏密有致,散步休闲的市民欢声笑语,如今的濠河正全方位展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发展脉络和“文博之乡”的古韵今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谓投入、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路径,深刻践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科学合理规划的城市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良好的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了人民生活品质。
3天的异地教学,时间虽然短暂,但所见所闻却在大家的脑海中久久萦绕。通过这次教学活动,学员们增进了对南通这座“近代第一城”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与认同,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创新发展的意识,坚定履行领导干部职责,用实际行动为南京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