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赋能 向新而行——市委党校第50期新任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赴合肥市考察学习纪实
科创赋能 向新而行
——市委党校第50期新任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赴合肥市考察学习纪实
合肥,古称庐州。30年前的1995年,她的GDP仅167.58亿元,排在前面的有96座城市。2023年,她的GDP已达1.27万亿元,翻了76倍,位列全国第20位,在《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数报告(2023)》中,更是排在全国第7位。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合肥的“逆袭”,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城市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中崭露头角的典型案例?带着这些思索,9月19日至21日,南京市委党校第50期新任市管领导干部进修班43名学员怀揣着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的热切期望,赴安徽省合肥市进行现场教学。
见“岛”未来
合肥市董铺水库旁的科学岛,岛上林木茂盛,环境清幽。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在地。在这座不足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已建成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等一批大科学装置,有着等离子体所、智能所等研究单元及30多个重点实验室。依托科学岛,一座约20平方公里的未来大科学城,正在合肥西北部加速崛起。

在党徽光芒的照耀下,学员们认真聆听葛庭燧、龚知本、万元熙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岛上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从中思索“聚变合肥”的根源。

大科学装置志存高远,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沿途下蛋”。在参观过程中,学员们发现,基础研究的“大投入”,一样能带来成果转化的“大丰收”。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梳理大科学装置衍生技术成果176项,转化落地成果44项,催生中科离子、中科太赫兹、中科光栅等企业22家。据合肥市财政局数据:财政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22.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6亿元,年均增长24.2%;2023年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17.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4个百分点。大手笔投入带来大踏步发展,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居全球科技集群第40位,近3年上升50位;居全球科研城市第13位,近3年上升7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从科教基地到创新高地,变科教优势为发展胜势。学员们感叹,合肥之所以取得可喜的发展局面,在于其始终视创新作为原动力,舍得投入、下得功夫,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汽”势磅礴
农业大省是安徽的传统面目,制造业是安徽悄然破茧的新招牌。现在,汽车产业已成为安徽的首位产业,2023年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二、出口居全国第一。在合肥,学员们真切地感受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蓬勃大潮。
2023年,合肥汽车总产量达13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74万辆,跻身全国前五。2024年上半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51.5万辆,同比增长67.3%。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双向驱动下,合肥已集聚江淮、比亚迪、蔚来、大众安徽、合肥长安、安凯客车等6家整车制造企业,国轩高科、巨一科技、马牌轮胎等数百家产业链配套企业。
在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学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车身和总装两个车间,极具冲击力的无人化、智能化工厂让大家叹为观止,其先进的市场理念和卓越的品质追求也让学员们受益良多。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合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前,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54.7%,每百元投资可拉动新增GDP19元,为全国的1.5倍,全员劳动生产率24.3万元/人,是全国的1.6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立身之本、财富之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合肥,学员们实地感受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内生动力,这不仅是合肥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政策导向最好的回报,也为其他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系。
金融“活水”
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项目能否得到资金支持,一直受到许多企业及研发团队关注,也是地方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学员们来到中安创谷科技园就此一探究竟。

中安创谷科技园,由安徽省投资集团和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共同出资组建的安徽中安创谷科技园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位于“科大硅谷”核心区,规划建设总投资约200亿元。这里是亩均效益产出的“高地”——项目总占地面积1500亩,亩均投资强度达1000万元以上。2023年亩均产值达到了7141万元,亩均税收208万元。目前园区已入驻700多家科技型企业。
“全方位、全要素、一体化”是中安创谷科创孵化服务体系的核心,而科创基金是其成功的关键。中安创谷中有一座基金大厦,截至去年底,2万平方米的基金大厦总计引入各类股权投资基金205支,基金管理公司86家,认缴资金总规模2363.43亿元,入驻基金累计完成对外投资项目953个,协议投资总额469.6亿元。

在中安创谷科技园中的东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从2016年入驻园区,到现在估值30亿元,8年间各类创投基金帮助公司实现快速“蝶变”。从合肥高投的天使轮、北京中科创星的Pre-A,到安徽省高新投、量子基金、伟时电子、鼎元资本的A、B轮,再到去年底完成第六轮近亿元股权融资,目前公司已成为全球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元宇宙领域独角兽企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因其自身特性,其发展离不开资本加持。学员们一致认为,聚“金融活水”润“产业沃土”,共筑产业、科创、金融协同共生的新蓝海,是构建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之一。
《水经注·江水》曰:“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3天行程,合肥的“创新勇气、创新路径、创新实践”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象。1969年,安徽以最饱满的热情和诚意接纳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奠定了合肥科创赋能的基础。而“以投带引”、“国资领投”的独特招商模式,再次放大了合肥的创新优势,既重视科教与基础研究能力,又不忘大力布局新兴产业,不断完善工业体系,同时还很好地平衡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成功走出一条“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道路。大家表示,将以此次现场教学为契机,将所学、所思、所获转化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各自岗位上履职尽责,为南京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图片新闻
最新更新